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2018年综治宣传 ------公共交通安全知识

发 布者:综合科发布时间:2018-03-28浏览次数:205


让“礼让斑马线”成为一种社会共识


  礼让斑马线,谁让?毋庸多言,车让人,这是规则。但长期以来,斑马线前车让人并未成为一种共识,相反,“中国式过马路”却又常被人诟病,好像在斑马线的问题上,行人总是错的一方。从表象来看,“中国式过马路”现象的形成在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,但机动车就真的一点责任也没有吗?未必。当任何人作为一名行人准备通过路口时,绿灯亮起却不敢迈步,因为右转的机动车已大摇大摆地开上了斑马线;当行人躲开右转的机动车行至路口一半时,左转的机动车也已凑上了斑马线。很多时候,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,“中国式过马路”才无奈成为一种特有现象。

  “礼让斑马线”,考证和检验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素质与文明素养。面对飞速发展的汽车社会,对于所有的机动车驾驶员来说,斑马线已经成为社会公德考试的“及格线”,遗憾的是,很多机动车驾驶员都未能通过这次“公德大考”。此次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点围绕不“礼让斑马线”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启动集中整治,一定能有效引导所有人重视斑马线、重视生命,从而形成“车让人、人让车”的文明交通环境。

诚然,让“礼让斑马线”成为一种社会共识,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全社会共同去走。例如,依法加大对不“礼让斑马线”行为的惩处力度,通过法治力量来引导“车让人”成为汽车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,成为不应轻易被逾越的社会公德“底线”。同时,还要加大宣传力度,向机动车驾驶员详细说明如何在斑马线上礼让行人,并对“礼让斑马线”的先进典型进行褒扬、对违规案例进行通报,在社会上营造起“礼让斑马线”的浓厚氛围,使大家从内心深处遵从规则、向往文明。只有大家都敬畏规则、尊重生命,人车才会礼让有加、秩序井然,我们的社会才能在礼让中通过一个个文明路口。


礼让斑马线 行人也要有交通规则意识


数据显示,去年仅一年的时间里,北京市因行人、自行车、电动自行车横过道路未走人行横道、通过路口未按规定让行以及闯红灯而导致的事故就达285起,伤237人,死亡103人,因机动车遇人行横道时未减速行驶或停车让行而发生的事故达37起,伤21人,死亡18人。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中,还不足以让人们警醒。大部分人仍然抱有侥幸等心理,不管是行人还是驾驶者,依旧我行我素,这样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同样也是对家人及他人的不负责。

虽然交通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,但是结合近期全国开展的礼让斑马线活动,不难看出国家对交通安全的重视。接下来,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日常交通中行人应该注意的的安全事项。

一、汽车礼让斑马线的同时行人也要有交通规则意识

斑马线不只是一条简单的人行横道,它是人们生命安全的守护线,更是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。

3年全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事故1.4万起,致3898人死亡,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90%。但仍有10%并不是机动车一方的责任,而是行人未按信号灯行走导致惨剧发生。所以行人也需担负起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。

现在汽车要主动礼让斑马线,但是同样的,行人也要有意识的去遵守交通规则。在过往马路时不按斑马线的标识行走,不按信号灯指示行走,随意穿行的现象仍然常见。

行人在过马路时应当按照交通指示灯和标志、标线行走,不乱穿马路,不翻越交通隔离护栏,以免影响正常的交通行驶和发生危险。遇到车辆礼让时,应快步行走。不要为了抢几秒钟的时间,而在马路中间停留,不仅危险同样也会造成交通的拥堵。

二、骑车时不抢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

在共享单车风靡的今天,虽然极大程度方便了大众,但同样使交通安全隐患大幅提升,归根结底是人们对交通安全的不重视。在前不久出现的儿童骑共享单车遇事故死亡的情况,虽然让人感到心痛,但是同样也应该反思。

骑车时更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,按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行驶,主动礼让行人,做到红灯不越线,黄灯不抢行,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电动车都不要带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, 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宜骑车上路。

三、骑电动车不能过快误用遮阳伞

电动车的速度过快极易引发交通事故,因此骑车者不能擅自改装电动车的限速装置,路上一定要把车速控制在20公里/小时之内,更不能违章带人,车辆的载重增大就更难以控制,这就给交通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。

雷雨天气或者烈日下,有不少骑电动车的人都一边骑车一边撑伞,甚至直接在车上安装遮阳伞。虽然能遮风挡雨防晒,但同时也会遮挡驾驶人的视线。不仅改变了电动车原有的结构,也增加了风阻系数,遇到风雨天气极易发生侧翻,如果遇到事故伞上的钢丝则有可能变成伤人的利器。









开车遇到小剐蹭 拍照取证谨记这三点


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,来往车辆如织如梭,偶尔出现剐蹭事故已经是司空见惯。应该注意的是,当剐蹭事故已经发生,尤其是发生在主干道的时候,一定不要毫无作为傻傻等待交警到来,根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规定:在车辆轻微剐蹭的情况下,驾驶人可用手机从多角度拍照,再将车辆挪至非机动车道。如果剐蹭双方在责任明晰的情况下,仍以事故为由造成长时间道路交通拥堵,交管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处以200元罚款。因此,出了事故,不用慌张,不用吵闹也不用犯傻,拍几张照片保留证据,以后的责任划分就有了依据,当然,录像也是可以的。

但是照片应该如何拍?以什么样的角度拍?拍摄的重点有哪些?怎么样拍才是有效证据?这些里面也有自己的学问,你都知道么?

1、全景照,车头车尾各一张(注意要对着整个车身,周围要有参照物)

救援提示:站在距离双方车辆前后两米左右的地方拍摄,记得拍下车轮旁边的标志标线,以方便交警判断事故发生时双方车辆所处于的绝对和相对位置。


2、中心照,车身左右两侧各一张(两车在路上的相对位置)

救援提示:拍摄视角与接触点保持直线,对着两车整车车身拍照,周围必要的参照物也要入镜。


3、现场细节照至少一张(碰撞点、刹车痕迹、散落物)等

救援提示:此处要近距离对着碰撞接触点清洗拍摄,如果多出损伤或者损伤面积过大,可以多拍几张,尽量能够看清碰撞的深度长度范围等,也为之后保险公司赔付留下依据。如果有刹车痕迹的,一定要连同事故车辆一并拍下来。

开车都希望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,不过很多路况比较复杂,再加上司机水平有限,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的剐蹭。不要急躁不要慌张,记住这几点,和谐解决问题才是重点,当然,希望大家永远都用不上这些,安全到达目的地。但是如果遇到了,也要保护好自己,并做好取证。





6